7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0年的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命令》公布。以后历次宪法都确认了该版本国徽的法律地位。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正式在这一天诞生。
Tkong在群里也多次提到要增大力度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我认为从国徽开始介绍是一个很好地开始。
国徽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两把麦稻组成正圆形的环。 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 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 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国徽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征集可追溯到1949年6月15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随后成立的第6小组负责国家象征方案的拟定。1949年7月10日政协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同年8月20日截止后收到几十件方案。1949年8月22日召开了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会代表对征集方案并不满意,24日第三次会议决定另请专家设计。1949年9月25日晚,中南海召开了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会议,会上选定了国旗和国歌。针对未征集到满意的国徽图案的情况,毛泽东建议可等待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再行决定。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国旗、国都、国歌、纪年的决议案,并决定另请专家设计国徽。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报送的清华大学设计组国徽方案。
所以国徽还是清华大学设计的……
最后的修订和公布
国徽图案通过后,由梁思成推荐,清华大学建筑系高庄规范并简化了国徽的几何设计图稿,于当年8月最终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务院会议室召开的关于国徽使用、国旗悬挂、国歌奏唱办法及审查国徽图案座谈会上,高庄的修正方案被最终采用。修正后的图案在绸带、稻粒和形状上有所变更。会后高庄和徐沛真对国徽进行定型,绘制了墨线图和剖面图上报中央政府。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将这一设计定为国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业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特公布之。